张家港知名刑事辩护律师曹辉团队:移送法院后一般多长时间安排开庭?
移送法院后多长时间开庭法律并未明确进行规定,一般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的事情情况决定,但法律规定了审判的期限,即最迟不超过多长时间要审结完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案件开庭会通知家属吗?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因此家属并不在法定的通知范围内,实践中很多法院一般不会通知家属,但会书面通知辩护律师,因此什么时间开庭,家属一般通过辩护律师知晓。
法院审理案件一般是几个法官审理?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至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
实践中,普通程序的案件一般都是三人审判,其中审判员两名,陪审员一名,而简易程序一般都是独任审判,即一个审判员即可完成审判工作。
哪些案件一般会适用普通程序?
刑事案件的普通程序是相对于简易程序而言的,其实是刑事案件的常见程序,从审判组织、开庭的通知送达、法庭调查、辩论等环节都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但实践中为了节省司法资源,对于相对简单的被告人认罪的刑事案件采用简易程序,会在上述环节中有所简略。
因此除了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均都适用普通程序来审理,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必须适用普通程序:
(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级别的法院审理的案件;